全校师生员工:
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,网络空间在为我们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,也潜藏着诸多安全风险。网络诈骗事件频发,且手段不断翻新,目标直指缺乏警惕性的师生群体。为切实保障我校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,构筑坚实的校园网络安全防线,现就加强网络安全、防范网络诈骗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 提高警惕,认清常见网络诈骗手段
请全体师生务必了解并警惕以下常见诈骗类型:
1. 冒充类诈骗:犯罪分子冒充老师、辅导员、同学、客服、公检法人员,通过电话、短信、社交工具(QQ、微信)等,以紧急事由(如缴费、借钱、涉案调查)要求转账或索要密码、验证码。
2. 兼职刷单诈骗:以“零投入、高回报、日清日结”为诱饵,通过前期小额返利获取信任,后诱导加大投入,最终卷款消失。
3. 虚假购物诈骗:在网络平台发布超低价商品信息,诱导受害者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,或发送虚假链接支付,收款后便失去联系。
4. 校园贷、套路贷诈骗:以“无抵押、低利息”为幌子,诱骗学生借贷,随后通过恐吓、胁迫等方式进行暴力催收,或设置环环相扣的合同陷阱使其债台高筑。
5. 木马链接、钓鱼网站诈骗:通过发送伪装成成绩单、体检报告、会议通知等的链接或附件,引诱点击,从而窃取个人信息、银行账号和密码。
二、 强化意识,践行网络安全行为准则
请全体师生在日常用网中,严格遵守以下行为规范:
1. 个人信息“不透露”:绝不向他人泄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手机验证码等核心信息。任何索要上述信息的“官方人员”都极可能是诈骗。
2. 陌生链接“不点击”:对来源不明的短信、邮件、链接、附件保持高度警惕,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,切勿轻易点击。
3. 转账汇款“多核实”:凡是涉及资金转账的要求,必须通过电话、见面等可靠方式与对方本人进行核实确认,绝不轻信文字信息。
4. 密码管理“要强健”:设置高强度且不重复的密码,定期更换。重要账户应启用双重身份认证。
5. 软件安装“须正规”:从官方应用商店或网站下载软件,切勿安装来源不明的程序,盗版操作系统及未知渠道的应用软件可能携带木马病毒。
6、系统补丁“多更新”:提升网络安全性能,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,安装防火墙或防病毒软件,保证设备及网络环境安全。
7、重要资料“勤备份”:重要文件资料定期备份,防止因感染木马病毒或硬盘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。
8、移动设备“多杀毒”:使用U盘、移动硬盘等设备连接电脑时,注意做好移动设备的木马病毒查杀工作。
三、 明确责任,落实网络安全防护措施
1. 各单位、各部门:应加强对所属师生员工的网络安全教育,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个人。管好自己的人,守好自己的门。
2. 信息技术中心:将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监测与安全防护,及时封堵恶意网站和钓鱼链接,为校园网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。
3. 全体教职工:应以身作则,并积极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,特别是在班级群、工作群中,发现可疑人员或信息应立即报告。
四、 应急处置
一旦发现自己可能遭遇网络诈骗,请保持冷静,按以下步骤操作:
1. 立即止损:立即终止操作,修改相关密码,如有资金损失,第一时间联系银行申请冻结账户。
2. 及时报案:保留所有证据(聊天记录、转账截图、网址链接等),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3. 报告情况:同时向所在学院(部门)和信息技术中心报告,以便学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,警示他人。
网络安全关乎你我,防范诈骗人人有责。请全体师生员工立即行动起来,从我做起,擦亮眼睛,筑牢心防,共同营造一个清朗、安全、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。
特此通知。
图文信息中心
2025年8月25日